第一,避免他人因素的选科干扰
这里“他人”指的是除学生本人外,会对学生选科产生影响的好友、家长、老师、亲戚等等。在选科时,注意避免他们可能带来的干扰,比如:
“好朋友选什么,我就选什么。”
——讲义气,重视友情,却忽略了自身条件。
“我喜欢的老师教哪科我选哪科。”
“不喜欢的老师教的科目坚决不选!”
——受老师教学的影响,冲动选择,不考虑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不知道,全凭爸妈做主!”
——表面是听爸妈的话,实际是对自己的未来不负责,或者是家长太强势、太控制,不考虑学生的想法,直接替学生做决定。
选科,选的是自己今后要亲自走的路,选的是自己未来人生的可能方向。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可做参考,但最终还是要从学生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客观实际出发,去做科学的选科决策。
第二,避免只看学科分数决定选科
一些同学和家长,只看高一的学科成绩来决定选科,这可不行。
尤其是家长,在不掌握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下,仅凭着分数去判断和选择,难免会有偏颇。
选科时,不但要统筹考虑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喜不喜欢学?学着开不开心?)和学习效能(学得好不好?有没有信心学好?)。
还要充分考虑到,4门再选科目(地理、政治、化学、生物)采用的是赋分制的计分方式。这赋分制的实质是排名,不管分数高低,排名靠前的学科才是自己相对优势的学科。
第三,避免不考虑大学和专业就盲目选科
高一的选科是为了两年后参加新高考能顺利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和专业。
不同的大学和专业,在招生录取的时候,对选科的要求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大学对选科要求也可能不同。
因此,在选科时,请务必要考虑好自己未来想报的专业是什么?(至少将范围缩小到不超过3个专业)想考的大学是哪所?这所大学有没有开设相关专业?该专业,对选科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等等。
其他建议:
1.差异化的选科策略。
对于成绩中下水平的学生,选科时更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实施差异化的选科策略,避开学霸选科热门组合,以优对劣,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2.借力学校优势学科。
当自己各科成绩差不多,优劣势不是十分明显时,选科可优先考虑本校学科建设好、师资力量强、较其他学校有优势的学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