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山大学官方公众号消息,目前,中山大学医学部组建过程已基本完成,近期将宣布正式成立运行。接下来,中山大学还将陆续在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和信息等学科组建学部。
今年以来,国内多所高校都在发力学部制建设。10月29日,首都师范大学成立艺术学部;10月7日,大连理工大学医学部正式成立;6月15日,山东财经大学成立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部。6月13日,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大会召开。5月,山东师范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部。
去年,太原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也在学部制上进行了局部或全局范围的改组……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启了“学部制改革”之路。
学部制改革,火了
所谓“学部制”,是指将各院系按照学科门类或学科群归类合并,在内部学校和院系两个层次之间增加一级学术性组织或行政管理结构,学部是校院之间的一级学术管理组织,它能够协调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开展学科建设,整合学科资源,形成学科综合优势,学部的定位可以说是“加强版的学术管理枢纽”。
对于三地办学的中山大学的来说,实施学部制改革,正当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表示,根据学校发展启动学部制改革,“主要目的是完善学术治理体系,激发院系活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构建‘学校-学部-院系’三级学术治理体系,归根结底落脚于提升育人能力水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中山大学之前,学部制走进我国高校已有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根据目前各高校官网院系设置一栏中的显示,至少有44所“双一流”高校设置了学部。
北京大学作为最早实施改革的学校,开创了中国大学实行“学部制”的先河。自1999年北京大学组建学部后,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一批学校先后进行了学部制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可以说是在管理体制改革打头阵的一所,在2009年新组建的教育学部,是整合了北师大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教育管理学院、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质量监测中心等相关机构,目前学部有6院(学院/研究院)8所(研究所)及10个综合交叉平台。2016年又整合地理学院、遥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自然资源学院为地理科学学部。
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成立学部。西南大学、吉林大学等进行了全面的学部制改革,学部已覆盖全校所有学院和学科,如重庆大学人文学部由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博雅学院等整合而成;理学部由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药学院等整合而成。而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选择局部的学部制改革。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按照“一个一级学科归属一个学部,一个学部重点建设一个一级学科”的原则先期成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网络空间安全学部4个学部,旨在重点加强“3+1”学科的建设。
除“双一流”高校外,也有一些“双非”高校进行了学部制改革,如深圳大学拥有教育学部、艺术学部、医学部3个学部;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农学学部、理工学部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部3个学部;潍坊科技学院组建了农学与环境学部、经济管理学部、机电信息学部、建筑与艺术学部、通识教育学部5个学部等。
跨学科教育,大势所趋
创新是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核心所在,人才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资源,而跨学科教育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也同样强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因此,多学科融合、跨学科教育和研究正成为许多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新方向。
学部制的尝试,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搭建了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创新平台,使得原有学科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优化了学科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科领域,发挥出“1+1>2”的功效,进一步增强了学科竞争力。
可以说,推进学部制改革,是高校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国内高水平大学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中山大学首个经济与管理学部为例,该学部由岭南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和商学院5个学院组成;学科方面,涵盖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经济与管理学部的成立,为跨学科教育创造了空间,有助于第二课堂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受聘为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的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也表示,学部的设立,有利于统筹相同和相近学科的人才培养标准、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实现一个入口、一个出口,促进跨院系跨学科协同合作,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合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作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创新大学组织结构的实践形式,学部制受到了国内大学制度改革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大学开始推行学部制,以期更好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目标。
学部制改革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办学资源配置,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跨学科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期待实行学部制改革的高校在创新的管理体制下迸发出不竭的发展活力,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勇创一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