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就业形势有多严峻?
关注一下2022年几个重点就业群体,首先是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大家都知道,1076万人,
当然不要忽略了还有100万以上留学生正在会过的就业当中,其中很多本科以上,高学历应届毕业生一岗
难求,其次我国就业人口有7个亿,而灵活就业人员就已经超过2个亿,占就业人员的总比重是28.5%
数字是不是触目惊心 ,但灵活就业群体都在做些什么呢?直播、带货、网约车司机,最后因为疫情政策
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还有一部分人要再就业,比如教培业有近1000万人在持续转型,而其他资本过热的行业,也存在裁员、收缩,比如:房地产,互联网行业等,都挤进了今年的择业就业大军,都说宇宙的尽头是考编,疫情之后,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了,90%的人表示(大学生意向调研)不愿意去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而理想的就业多数是事业单位,国企以及政府机关,但毕竟僧多粥少,卷来卷去更是,放大了就业焦虑,
另外一方面,你可能还不知道,全国整体就业市场招聘量实际是大于求职量的,为何会造成这种戏剧化的局面。
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人才市场,供需错配表象背后是中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滞后以及产业结构,
转型带来的“阵痛”,翻译过来说人话,就是中国这些年产业结构升级过快,而就业结构的调整,却
没有办法跟上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才导致了我们整个人才市场供需失衡,当然,再加上这几年疫情影响,还有产业政策变化,才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失衡。另外一方面呢,值得思考的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57.8%,但过去呢?都是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主,与企业当前所需先进技术结合并不紧密,说明推行职业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了。
而现阶段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大学生,相对容易找到工作,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并且新的产业,还有经济正在取代传统行业和技术,比如一些小众专业,也已经 开始崭露头角,随着科技发展,高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优势会越来越突出,就像科创板造就了大量富豪,专精特新,扶持大量的中小企业,原因很简单,国家正在全力追赶科技浪潮,追求高质量发展,调整增长模式,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还有新兴的消费市场,正在悄然崛起,这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二、2023年就业形势有过之而不及
前些天坐滴滴,跟几个司机聊天,几次的聊天发现90后的滴滴司机很多,很多人都说自己也是大学生,问其为啥要跑滴滴。有的是师傅都说被公司裁员了,先要过渡性一下,也就是官方说的摩擦性失业;有的说自己上的是大专,很一般的本科,在一线基本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工作,但是又不想去工厂,做生意又没啥本钱,就跑滴滴先维持生计。
这也放反应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业难,不是以往的难,是各行各业都难体会到失业的危机感。
23年的应届生就业形势不会有好转,只会更加恶化,最近在企业调研,各大企业都是极其困难,不说新招聘应届生,就连维持现状都很难。一方面,政府鼓励企业多招生应届生,并且会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导致大厂开始裁员老员工,把岗位空出来多招应届生;另一方面,企业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处境,为此不得不裁员老员工来空出一些岗位招录应届生。既可以拿到税费减免,也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何乐而不为。
应届生,尤其是硕士毕业生,一定要转变就业观点,先就业再择业,研究生毕业生数量接近一百万+,预计今年的考研人数会超过500万,招生量也会随之加大,这个局面会持续,因为扩招还在继续。现在的硕士不能拿15年以前的硕士的就业水平来衡量了,不要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现在的学历贬值速度远远高于扩招的学历提升速度,地级市以上的体制内单位,规模性企业基本开始研究生门槛。
像CS,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自动化,电气工程,这类的技术类专业,家里没有皇位继承,也没有矿的,可以大胆的出国求学就业,不要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去国外卷吧。或者你不想在国内卷了,实在是卷不动了,大胆的往国外走,哪里都是打工,国外打工也一样的,说不定还可以治好你的焦虑症。
再次,体制内就业的岗位是极其少的,考公考遍的形势相当严峻,政府还是在保护应届生,体制内工作尽量在招录应届生,大家也要珍惜自己的应届生资格,这算是国家的一次优待。如果进不了体制内,可以先就业了再慢慢考公考遍,不建议蹲在家里一门心思考编制,毕业了首先要养活自己。
最后,理性的看待考博考研,无论怎么读下去,最后还是要工作,硕士博士的就业也没想象的那么轻松,都是因人而异,高学历对有的学生是雪中送炭,有的是景上添花。如果你能有较好的工作计划,先就业再去考虑深造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维。
90.00后也不要笑35岁中年人失业了,每个人都会有35岁的时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